11月6日,仪征市中医院一病区脾胃病科收到患者送来的一面锦旗——仪征市中医院李雪峰主任医疗组及全体医护人员:医术精湛、医德高尚,送锦旗的是当天出院的张姓小伙。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他住院期间发生的故事。
张某,男,28岁。平素一直有慢性肠病,在外院做了肠镜等各项检查均为发现明显异常,遂慕名来到我院脾胃病科,科室为他制定了中西药联合调理的治疗方案,患者亦患有颈腰椎间盘突出症,便联合针灸理疗科进行针灸熏蒸等中药外治法。在25日,小张在吃新疆大枣时,没有嚼烂(后来得之将枣核也吞咽了下去)便吃了下去,起初并没有引起注意,但此后他便感觉胃部发堵,吃东西后特别明显,消化不良,不断嗳气,还有后背疼痛,到28日上午他将症状告诉了查房的郭医生,郭医生马上判断这些症状已不再能用肠易激综合征来解释,立马安排他去进行胃镜检查。当天在胃镜室的时医生,检查前还觉得挺纳闷,住了这么多天怎么来做胃镜啦。当胃镜进入小张的胃子里时,他看到一个梭形的东西横在胃窦部,起初他认为可能是胃没有排空的食物残渣,但用活检钳进去试探时,发现这个梭形物像轱辘一样转起来了,两头深深陷在胃壁里,拍摄了多幅照片后,退出了胃镜。这时再仔细询问小张,得之这个梭形物可能是一枚枣核,现在却在胃壁上“扎根”了。时医生赶紧打电话给正在出门诊的李雪峰主任汇报情况。李主任接到电话后,立即通知病房的郭医生安排小张进行血常规、血凝、腹部摄片、B超检查,通知小张家属来院谈话,并联系外科朱主任会诊,必要时可能进行手术治疗。随着一项项检查的结果的出来,B超检查发现这枚枣核的一端已深嵌入胃壁的浆膜层,还有数毫米就穿透胃壁,进入腹腔了,但是可喜的是,小张还没有出现急性腹膜炎的各种症状。李主任决定,拟采取经胃镜取出枣核的方法,这样对患者的创伤最小,待伤口痊愈后,对患者的胃功能影响最小,且费用最低,立即通知胃镜室做好各项器械准备,待家属来院交代各项治疗注意事项便进行异物取出术。11点15分,一切准备就绪,李主任手执胃镜,通过钳道将异物钳伸入胃中,拔出枣核两端,伤口处出现深深的溃疡,所幸的是没有出血。这枚枣核较长,吞进去时由于还有枣肉,所以很容易滑下去,但现在如果枣核横着出来,便无法顺利通过食管,甚者引起食管的二次损伤或穿孔。只见李主任用三爪钳,夹取枣核的一端,将枣核的纵轴与胃镜平行,紧贴胃镜先端部,一边吸气,努力使枣核紧贴胃镜,一边缓慢退镜。出来了!出来了!只见一枚长度约2.8cm的枣核,两头锐利,如同针尖。那两个伤口怎么办?任其自行愈合会很慢,且会引起胃穿孔,再次进镜,处理伤口,李主任用和谐夹和钛夹对伤口进行封闭,这样等伤口长好后,夹子便会自行脱落。随后,周护士给小张插了胃管,在胃镜观察下,一直将胃管插入十二指肠,通过负压吸引,胃管可引流出胃液、胆汁、十二指肠液等,减轻胃内压,加快创面愈合,且通过引流物的颜色可判断是否还有延迟性出血的发生。整个过程大约15分钟就完成了。小张回到病房,抑酸药、止血药、预防感染药、各种营养、电解质均通过静脉输入体内。尽管胃管在喉,小张虽有不适,但枣核取出来后,他胃部不适和后背痛均消失了。5天后,夹闭胃管,小张开始饮水,一点不适感没有,打开胃管,也没有出现鲜血或咖啡样液体,可以拔管了。饮水、米汤、稀粥、烂面条……,饮食逐步开放,排便已正常了。6日,小张高兴地出院了。出院前,医生为他开好了胃药,嘱咐他回家后还要继续服用一段时间,因为这两个“溃疡”形成时间不长,但是很深,仍需要服药巩固疗效,并关照他下个月来复查胃镜观察胃内创口是否完全愈合。
据脾胃病科李雪峰主任介绍,胃内异物是常见的胃镜检查的适应症,并且随着内镜各种手术器械的发展,许多胃内异物都可经胃镜下取出,避免了手术的痛苦和创伤。上消化道异物停留的常见部位为食管和十二指肠。食管有三个狭窄,还有不少食管手术或放疗病人,食管更易狭窄,像异型鸡骨头、鱼刺等常常不易通过;十二指肠由于有一定的角度,有些金属异物常无法通过。胃窦部异物嵌顿较少见,一是由于胃窦部的蠕动较大,食团或异物常无法停留时间过长,二是胃窦部肌肉层较厚,异物常常无法刺破胃黏膜层。但小张所吃的枣核是个“奇葩”,两头极为锐利,就像针尖一样,所以当有一端刺入胃窦黏膜前壁中,另一端便无法沿纵轴进入幽门,在胃窦部强大的蠕动下,另一端正好刺入胃窦黏膜后壁中,这样就形成了一个“桥”,便出现如同轱辘一般,且随着胃的蠕动,两端越刺越深,甚者可穿透浆膜层,造成胃穿孔、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,那时很多情况就免不了“挨一刀”了。李主任还说,胃的蠕动功能强,容量大,很多异物如果能通过幽门,也无法通过小肠或大肠,造成慢性腹痛、急性/慢性肠穿孔,诊断困难,极易误诊,且必须通过外科治疗才能解决。在这个大家提个醒,吃东西一定要细嚼慢咽,囫囵吞枣太有危险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