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仪征市中医院!
  今天是 
正在加载

 
仪征医话 | 宋代名医许叔微一个梦的故事

来源:仪征市中医院 时间:2020-11-20
 

古代名医都是有故事的。扁鹊少年时为客馆的主管,得长桑君秘藏医方成为神医。仓公少时为粮仓的小官,年轻时喜好医术,向同郡公乘阳庆拜师学习,尽得其秘方而成名医。仪征宋代名医许叔微也有一个梦的故事。

许叔微,字知可,仪真人,先医后仕,再归而为医,以医名著于世,在中国医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,尤以《普济本事方》影响颇大,南宋时即数次刻印流传于世,后被收入《四库全书》。叶天士得此书,而医术大进,著《普济本事方释义》。

关于许叔微梦的故事有三个版本,其一出自南宋曾敏行(1118年-1175年)之《独醒杂志》:“许知可,尝梦有客来谒,知可延见,坐定。客问知可曰:汝平生亦知恨乎?知可曰:我恨有三,父母之死皆为医者所误,今不及致菽水之养,一也。自束发读书,而今年愈五十,而不得一官以立门户,二也。后嗣未立,三也。其人又曰:亦有功于人乎?知可曰:某幼失怙恃,以乡无良医,某既长立,因刻意方书,期以活人。建炎初,真州城中疾疠大作,某不以贫贱,家至户到,察脉观色,给药付之。其间有无归者某,与置于家,亲为疗治,似有微功,人颇相传。其人曰:天政以此将命汝官及与汝子,若父母则不可见矣。因复取书一通示之,知可略记其间语曰:“药市收功,陈楼间阻,殿上呼庐,喝六作五。”既觉,异其事而不知其何祥也。绍兴二年,策进士第六,升作五,乃在陈祖言、楼材之间。其年仍举子,始知梦中之言无不合。知可名叔微,真州人,有《普济本事方》,今行于世。”

第二个版本则出自洪迈(1123年-1202年)之《夷坚志》,:“ 许叔微,字知可,真州人,家素贫,梦人告之曰:“汝欲登科,须积阴德。”许度力不足,惟从事于医乃可。逐留意方书,久之所活不可胜计。复梦前人来,持一诗赠之。其词曰:“药有阴功,陈楼间处,堂上呼庐,唱六作五。”既觉,姑记之于牍。绍兴壬子,第六人登科,用升甲恩如第五得职官,其上陈祖言,其下楼材也,梦已行定矣。呼庐者,胪传之义云。”

第三个版本出自朱国桢(1558年-1632年)之《涌幢小品》:“许叔微,字知可,毗陵人。尝获乡荐,春闱不第而归。舟次吴江平望,夜梦白衣人曰:汝无阴德,所以不第。叔微曰:某家贫,无资何以与人。白衣人曰:何不学医,吾助汝智慧。叔微辄悟,归践其言,果得庐、扁之妙。凡有病者,无问贵贱,诊候与药,不受其直,所活不可胜计。后举又中乡试,赴春官,舣舟平望,复梦白衣人相见,以诗赠之曰:施药功大,陈楼间处,殿上呼庐,唤六作五。思之不悟其意,姑记于牍。绍兴壬子,叔微以第六人登科,因二名不合,升为第五,其上则陈祖言,其下则楼材,方省前梦也。晚岁取平生已试之方,并记其事实,以为《本事方》,此书颇多神妙,取本事诗词之例以名之。又拟《伤寒歌》三卷,凡百篇,皆本仲景法。又有《治法八十一篇》,及《仲景脉法三十六图》,《翼伤寒》论二卷,《辨类》五卷。”

关于许叔微这个故事,虽是小说家言,近于谶语,相当于世俗的因果报应,但仍可从中得到一些有用信息。第一,曾敏行、洪迈都是南宋著名文学家、学者,几与许叔微同时代,所记之梦当时应已流传于世,也就是说许叔微在南宋时已为世人关注。朱国桢为明代人,所记许叔微为毗陵人,虽有误,但是许叔微晚年隐居马山,当时属毗陵。现还存许氏故居“梅梁小隐”祖屋数间,有许叔微及其后人墓,有许氏家谱,有许氏后人,关于许氏之记述有一定的基础。第二,许叔微确是先行医,后为官,再退隐行医,行医期间,以济世活人为为命,不计报酬,不分贫贱,救人不计其数,反映其仁义之心,为后世所景仰。在许氏之著述中,有很多具体医案记载,既反映其人生历程,又有生动而具体的诊疗过程,其著作为世界医学史中最早的病案总结,从中可了解宋代百姓之生活、疾病、民俗等信息。第三,许氏所著《普济本事方》在南宋就流行于世。曾敏行《独醒杂志》最迟成书于1175年,此时距许叔微去世仅30年,应该是接近事实的。据考证,南宋时《普济本事方》即流传甚广,其影响力超出其他著述,可能与宋代重视方书有关。

故事终究是故事,其实中国古代之儒者大多也为医者,流传至今的医学名著多为儒医之作,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,范仲俺之“不为良相,便为良医”成为医者之座佑铭。《苏沈良方》为苏轼与沈括收集医方总结,在《普济本事方》中也有其具体运用案例。许叔微之梦很可能真的是许氏醉心医学,日有所思,夜有所梦的写照。我们收集研究许叔微的相关史料或流传故事,非为猎奇,主要是从中找出有价值的内容,让我们了解许叔微,学习许叔微立志救人的品质,学习许叔微刻苦研究医术的毅力,传承许叔微之学术经验,也作为弘扬仪征中医药文化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一个途径。

   

版权所有:仪征市中医院

地址:仪征市沿山河路899号

苏ICP备2024141059号-1

苏公网安备32108102010072号